卡地亚手表维修服务点

发布时间:2020-03-26 浏览量:134

珠宝,即宝石,将其切割、设计造型及镶嵌后,呈现于美丽的作品之中。但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一些宝石被抛在一边,因为珠宝商认为它们的造型或色彩不够完美,无法用于精益求精的高级珠宝创作,从而忽略了这些宝石原始的力量、不可忽视的美和唤起灵感的生命力。卡地亚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在10年前就开启了一项令人兴奋的合作项目——当艺术邂逅匠心(Artist Meets Artisan),委托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们启用这些美丽但未被进一步雕琢的宝石,与卡地亚设计师及工匠共同创作,以艺术匠心成就无限的创意探索。

在“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陌生风景”于中国展览之际,卡地亚于上海恒隆广场精品店及香港广场精品店特别呈现四件经过重新设计且被再次“唤醒”的宝石艺术装置:由亚历山德罗·门迪尼(Alessandro Mendini)设计的《卡地亚之柱》、大卫·林奇(David Lynch)设计的《宝石三角》和比阿特丽斯·米利亚泽斯(Beatriz Milhazes)设计的《水族馆》。还有一件由让-米歇尔·阿尔贝罗拉(Jean-Michel Alberola)创作并于今年首次曝光的作品《对立的精度》 ,以表达宝石自身难以置信的动态张力。

这些诉说着宝石故事的杰作,将在未来的岁月中不断呈现。

借助被珠宝商视为无用的宝石和珍贵石材,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师亚历山德罗·门迪尼(Alessandro Mendini)创造了一座无尽之柱,碎片的组合及其光泽产生的魔幻效果极其惊艳。该作品创新的真正挑战在于根据古罗马-希腊建筑原则,要以某一根中心轴为中心叠加七层宝石:所有石块均为精挑细选,按照类别分级,装进水晶柱中再垂直插入玫瑰金凹槽中,黄玉、黄晶、橄榄石、祖母绿及各种珍贵宝石在经过八十小时的聚合作用之后固定在环氧树脂中。重达700千克,高2.3米,耗费24千克黄金,《卡地亚之柱》历时18个月才完成。它仿佛是乌托邦一般纯净的理想化符号,是达到了世俗的,抽象的精神世界的珍宝设计。2009年,这件作品在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上首次展出。